近些年,国际人才集聚区建设、国际人才服务政策以及国际语言环境立法工作的推进,让外籍人士来京感受到了温暖和便利。近期,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营商调研专委会成员单位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共同开展外籍人士在京创就业情况调研工作。联合会和促进会通过与外籍人士面对面交流,了解外籍人士来华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助力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外籍人士创业方面遇难题

(一)新阶段遇到的问题

1.注册企业存在“一人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章“登记事项”中并未明确要求法人姓名必须使用中文名,因而各地在具体执行时,有不同标准,浙江省、海南省允许使用外国人护照上英文名注册,在北京普遍要求以中文名注册。因英文名和中文名很难满足一一对应的翻译方式(如Smith可译成“史密斯”或“施密斯”),导致注册企业、办理业务时出现“一人多名”的情况。如企业后续要变更法人,还需证明护照上的英文名和翻译的中文名是同一人后,才能进行业务办理,为外籍人士在京创业带来困难。

2.护照变更带来的困扰

外籍人士的护照每隔几年需要更新一次,护照号码也会变更,新旧护照号码接续需要及时变更银行和各类平台的注册信息,但个别系统存在变更延迟或者无法自动变更的情况,对就医、报税等重要事项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外籍人士更新护照号码后,未及时到税务局更新护照信息,到年度汇算清缴时,个人所得税APP上仍保留旧护照号信息,很可能无法查询到新的个税信息。

3.在政务办理上有困惑

⑴因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外籍人士对我国政务办理流程不理解,虽然当前大部分政府网站都设置了英文界面,但在涉及具体操作时,还是存在不清楚去哪办、怎么办、有困惑该找谁的情况。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外籍人士不清楚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是其主管部门,也不了解开办企业要用“e窗通”平台,赞比亚、斯洛伐克、巴基斯坦等在京外籍人士都表示在创业路上走过弯路,甚至上当受骗。如某智利籍专家,因未找到公开渠道和专业服务机构,在注册企业时被无合法资质的中介收取2.8万服务费后,仍未如期办理。后续通过促进会的协助才注册成功。

⑵外籍人士在不同银行办理银行卡的姓名与护照姓名不一致,导致无法进行跨行转账、大额提现或者挂失。如某外籍专家反馈,他有六张银行卡,有的银行要求英文名姓在前、名在后,有的要求名在前、姓在后,有的姓和名字之间有空格,有的没空格,有的要求中文名,有的中文名分开,有的有连字符,有的在一起,有的固定16个字符以内,有的规定18个字符以内。不同的要求影响银行卡户名与护照姓名的关联,对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4.在京就医遇到的不便

因语言沟通障碍,外籍人士看病不清楚对应挂号科室,同时能够提供英文服务的普通门诊较少,大部分外籍人士就医首选能够提供外文服务的私立医院或公立医院的国际医疗部。据调研,目前北京开设特需门诊的公立医院有18家,其中8家有国际医疗部。特需门诊挂号费在300元以上,知名专家挂号费达800元以上,检查治疗费用高于普通门诊且不能使用社保,这对于非外企就业人员或在校留学生来说,压力较大。

(二)相关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目标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1.针对外籍人士企业注册“一人多名”及护照变更引发的一系列更新问题,建议比照借鉴美国对国际留学生设置的SNN(社会安全号码)相关政策,由市公安局、市政府外办等牵头研究设立针对中国合法居住外籍人士的标准格式“唯一”身份号码,不受护照或签证变更影响,由各地区公安部门核准身份信息与护照居留许可证的一致性,确保身份号码的唯一性,对在华居留的外籍人士联网认证,可先以外籍人士相对集中的区域(如“两区”)做试点,逐步完善推广,为外籍人士在华创就业提供便利。

2.针对外籍人士银行卡和护照姓名不一致的问题,建议在探索建立统一身份号码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外办牵头与中国人民银行驻京营业管理部开展专项对接,深入研究针对外籍人士办理及使用银行卡的规范标准,可先以北京银行和四大银行作为试点,统一姓名使用规则,为外籍人士在京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3.针对外籍人士在京创办企业和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困难,一是建议市工商局加快对网上一站办理企业开办业务的“e窗通”平台增设英文界面和线上咨询服务并通过各国驻华大使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开展针对外籍人士开办企业的相关培训。二是建议市政府外办等相关部门委托社会组织为外籍人士提供专业快捷的陪伴服务,可由行业协会推荐一批优质的科技服务机构,为外籍人士在京创办企业提供指导。

4.针对外籍人士就医问题,建议由市卫生健康委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专题研究,在推进建设国际化医院的基础上,探索加大对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的培养,以研究制定统一标准的中英文双语挂号示意图为基础,缓解外籍人士看病难的压力。

二、长年在华外籍专家有困惑

近年来,我国表彰了一大批外国专家和特殊贡献人才,让外国友人更加有成就感,更加热爱中国,并有意愿长期生活在中国。据了解,在华全职工作超过20年的外籍专家和人才,本国籍已没有亲人朋友,工作和生活都在中国,这些外籍友人在各自领域对我国的民间交流贡献了特殊的力量,他们愿意继续留在中国,用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但面临离退休和无永居身份的双重压力,晚年生活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如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阿巴斯,在京工作20余年,先后在外文局、新华社任职,将《三国演义》《红楼梦》及莫言的小说等几十部文学作品翻译成阿语,还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语版的主编,在中阿文化交流方面贡献了力量。但因2017年前国家外专局规定,外籍专家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不能超过五年,故阿巴斯陆续换了3家单位,又因对我国相关政策不熟悉,所以至今还未获得绿卡,2022年他将60岁,很难在中国退休,也无法在中国合法居留。

对此,建议由市政府外办、市人才局等部门牵头加强对在京连续工作20年以上、对我国改革开放做出特殊贡献且有持续经济来源的外籍人才开展专项调研,深入了解该类群体的诉求,可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络服务机制,为外籍专家提供有温度、有归属感的服务。同时探索将长年在京工作生活、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际交流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的外籍专家纳入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关于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直通车”相关政策措施的认定范畴,适当放宽永久居留的条件,让有特殊贡献的外籍人才晚年老有所依,享受到北京国际一流宜居之都的环境。

三、其他个案反馈及相关建议

1.北京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因无法为持有A类工作许可的来华留学应届毕业生办理工作居留而流失高端人才。2020年11月,企业通过校招的形式招聘到来自巴基斯坦的清华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2021年6月办理入职时,由于企业暂时未纳入到市商务局外籍人才出入境事项企业名录中,该人才未能在北京出入境管理局直接获得工作居留,因未取得在中国工作的合法身份,企业无法聘用进而导致人才流失。据了解目前该人才已经收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入学通知书。

经促进会调研发现,根据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应当按照规定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在执行过程中,市商务局与出入境部门协商决定,国内企业招聘来华留学生需要纳入到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外籍人才出入境事项名录中,但企业名录只能搜索,并未适当公开。对于未纳入名录的企业,如果为来华留学应届毕业生申请从学生签证、许可转到工作签证、许可,需要先让外籍聘用人员返回本国籍驻华大使馆申请工作签证,后持工作签证来华申请。但受全球疫情影响,来华留学应届毕业生办理工作签证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用工需求。

对此,建议在推进“两区”建设工作中,市商务局与出入境管理部门牵头,进一步沟通协调,适当放宽国内企业申请外籍人才出入境事项的条件,在相关平台公开企业检索名录,为科技企业在全球疫情期间招聘来华留学应届毕业生提供便利。

2.部分在华阿富汗籍留学人员居留证件办理困难。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来华学习、工作三年多,积极推动中阿经贸交流,带着阿富汗手工编织地毯参加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获得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点名表扬。近期,受阿富汗政权更迭影响,该名外籍人员无法回国办理新护照,在华签证即将到期,现有护照难被承认,导致学习签证无法申请,影响在华合法居留身份的获取。建议市出入境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牵头对部分阿富汗籍留学人员、工作人员在华居留情况进行调研,就特殊时期,探索采取以“临时居留证明”的方式,协调解决在华居留问题。

 

(中村社会组织联、北京球英才交流促进会调研联合整理送)